• 區(qū)劃代碼:411422000000
    地名由來:宋徽宗崇寧四年(1105年)建襄邑為拱州。宋室南遷,金改拱州為睢州,以境內(nèi)有睢水,故名。清光緒《續(xù)修睢州志》卷2:“以城北六里許有睢水,故名!保ㄖ袊孛Z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遠古時代睢縣地區(qū)就有人類活動。據(jù)古籍記載,夏商時期睢縣在豫州境內(nèi),周代屬宋國。秦統(tǒng)一中國,廢分封,行郡縣,開始于此地置縣。初建縣城于承匡(即今匡城鄉(xiāng)所在地),后因承匡地勢低洼,改建于襄陵(春秋“五霸”之一宋襄公陵墓),因名襄邑。漢因之三國魏封陳留國,轄襄邑。西晉相沿。隋文帝開皇十六年(596年)襄邑屬宋州(今商丘縣)。隋煬帝大業(yè)初年改屬梁郡(今開封市)。唐代襄邑先后屬杞州(今杞縣)、宋州。五代至北宋均屬開封府。宋徽宗崇寧四年(1105年)建襄邑為拱州。宋室南遷,金改拱州為睢州,以境內(nèi)有睢水,故名。所在襄邑縣,領考城、柘城2縣。元代睢州,仍領考、柘2縣。明洪武初裁襄邑縣入睢州,屬開封府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,屬歸德府(今商丘縣)。不再領縣。清代沿襲明制。1913年改睢州為睢縣。1936年2月睢縣、寧陵合并,改置葵丘縣,未幾行政院令暫緩實行。1944年8月,在中共領導下,睢縣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,1946年于縣西北部置睢寧縣。1948年10月全縣解放,睢寧縣并入睢縣,屬河南省商丘專區(qū)。1959年商丘專區(qū)并入開封專區(qū),睢縣屬開封專區(qū)。1961年商丘地區(qū)恢復,轄睢縣至今。